海富通电子会第一百五十一期

时间:2005-11-28

 

海富通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表现

 

本周收盘

2005-11-25

变化率

(一周)

变化率

(一月)

变化率

(三月)

本年度

基金设立

以来

海富通精选基金

1.0449

-0.41%

-2.85%

-3.63%

3.47%

21.12%

基金基准

 

-0.07%

-1.06%

-3.26%

-3.65%

-12.80%

超额收益

 

-0.34%

-1.80%

-0.37%

7.12%

33.93%

海富通收益增长

0.929

-0.11%

-1.17%

-4.13%

-1.69%

-7.10%

基金基准

 

0.01%

-1.38%

-2.09%

2.41%

-9.73%

超额收益

 

-0.12%

0.21%

-2.04%

-4.10%

2.63%

海富通股票基金

0.955

0.42%

-4.21%

-5.35%

 

-4.50%

基金基准

 

-0.12%

-0.87%

-3.97%

 

2.14%

超额收益

 

0.54%

-3.34%

-1.39%

 

-6.64%

海富通货币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万份收益

0.4681

0.7796

1.8716

0.2556

0.3485

0.2348

七日年收益率

1.937%

2.009%

2.099%

2.112%

2.131%

2.064%

注:七日年化收益率按月结转份额

     

 

宏观纵览 Market Outlook


本周大盘仍围绕1100点震荡整理,上证综指周一以1118点开盘,最低1094点,最高1123点,周五收在1115点,一周涨幅为-0.19%,周成交额较上一周小幅增加。分行业看,钢铁、金融、家电、酒店旅游和造纸包装行业指数领先大盘,石化、通信、化纤、计算机硬件和建材行业指数表现落后。本周市场最大热点无疑为武钢权证,场内投机欲望高涨,对A股市场资金形成了严重的分流。由于市场在传闻年内G股实行“T0”交易制度,刺激了G股板块的走强,尤其是已完成股改的中小企业板,整体势头最为强劲。沪指对千一的反复确认,反映了投资者对这一底部区域的认可。

 

周内市场焦点集中在权证交易及相关股票上。武钢认购与认沽权证在上市交易以后连续三天涨停,虽然已经远高于其基本价值,但市场的热情显然还没有退却。针对这种状况,上证所下发《关于证券公司创设武钢权证有关事项的通知》,推出了连续创设制度,希望通过增加供给的方式让权证回归合理价格。对于创设来讲,实现盈利的最重要前提在于权证价格的虚高。对于创设认沽权证来讲,只要拿出相应的资金做担保就可以,按照当前武钢认沽权证1.86的价格,如果武钢股价不低于1.30元,就可以保证券商保赚不赔,而武钢股价低于1.30元的可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创设认购权证,则需要相应的武钢股票做抵押,以当前武钢认购权证1.52的价格,只要武钢股价不高于4.42元,创设认购权证的券商就可以稳赚。因此,在目前权证火爆的情况下,券商创设权证的积极性是极高的。武钢权证创设制度的推出有助于平抑目前权证的热炒,并对G武钢股价形成强烈刺激。此项制度实际上体现了交易所试点此项制度的意愿,如果成功,创设制度将可能在股改权证以及备兑权证的发行全面实施,这使其他可发行、创设权证的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受到市场高度重视,重新点燃了市场对大盘蓝筹股投资热情。

 

高层继续推动股改,各地再发股改时间表。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日前表示,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股权分置改革应当把握时机,适当加快改革进程,使股改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已经完成或正在进入改革程序的公司达到280余家。国务院五部委目前已组织四个工作组,奔赴各地调研、推进股改工作。上证所副总经理周勤业表示,IPO和再融资要等股改之后进行。周勤业表示,明年2月底完成股改公司的市值将有望超过市场总市值的50%;以目前每周20家左右的节奏,一年能够达到千家左右;以此推算,大概到明年年底之前可基本完成股改。目前,上证所G股指数已在内部运行。市场预计,如果大盘不稳定,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市值不超过总市值的50%,是不会新老划断的。自1110五部委股改工作会议后,高层对各地股改施加了压力,股改已成为一项政治任务,从各地方的表态来看,明年3月占60-70%市值的上市公司完成股改已基本不成问题。据报道,本月初,证监会将关于新股发行和再融资的讨论稿下发到各地证监局,要求其召集券商研究讨论。讨论稿的核心是在全流通后实行融资市场化,其中,IPO和再融资政策都有所放宽,持续盈利能力成为放行的核心指标。也因此,投行人士普遍认为,新股发行和再融资的重新启动将会推至明年2季度进行。

 

 

行业视点Sector Views


手机电视,叫好不叫座?

据说,去年手机的卖点是照相,今年手机的热点是MP3,而明年手机靠的就是看电视了。

 

手机电视,为越来越多的媒体誉为手机产业“下一个杀手级的应用”。于是,与之相关者无不趋之若骛,从运营商、电视台、CP/SP、终端厂商,到系统集成商。

 

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单独利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通过流媒体技术来实现,移动和联通都采用了这种方式,但是流媒体模式对系统要求高,对资源消耗大,费用较高;数字多媒体卫星广播,占用资源少,成本相对较低,在国内两颗卫星就可以百分百覆盖,再结合移动通信网络,价格低廉又可享受到定制节目,韩国已经推出了卫星广播和移动网络相结合的DMB业务方式;数字视频广播标准,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模块,手机可以直接地接受数字电视信号。但是接受电视信号有地面建站的问题,费用介于两者之间。

 

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于手机电视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拥有手机电视运营商掌握广电许可牌照的手机电视节目源,移动运营商掌握移动通信网络,两者如何行之有效的合作、运营、分成和竞争,成为建立手机电视产业链首要的问题,毕竟手机电视同样被移动运营商认为是3G的杀手级应用之一。

 

手机电视能够大规模的进入商业化应用,前途的障碍不少。

 

终端。目前支持手机电视终端的价格高企,并且可以选择的品牌和品种有限,购买的需求受到限制;而对手机电视感兴趣并立即尝试且能够持久消费的需求则更少。这几乎就注定了手机电视在短期内缺乏终端普及和相当用户量这两大业务基础。

 

速度。流媒体模式的手机电视业务,无论是通过移动的GPRS还是通过联通的CDMA1X,传输的速率都明显不够且费用极为昂贵;而基于地面电视基站的模式,又往往会收到地面电视基站的区域限制,毕竟在目前的广电体制下,跨区域经营是不现实也是不经济的。

 

习惯。认知和观念的改变,习惯的培养绝非朝夕之功。对于具有电视手机消费能力的高端客户而言,工作的时候无暇看,休闲的时候无需看,尽管天天携带手机,家里电视看的都很少,更何况手机电视。

 

节目源。手机电视的卖点在于直播电视节目和点播节目,但用户往往得到的是一些与传统电视媒体同质的节目或是经过加工集成的“缩水式”短片。节目的局限限制了用户数量的增加和订阅忠诚度的提高,而后者使得“度身订做”手机电视节目的边际成本较高,运营艰难。

 

DIY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