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富通电子会第一百五十七期

时间:2005-12-19

 

海富通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表现

 

本周收盘

2005-12-16

变化率

(一周)

变化率

(一月)

变化率

(三月)

本年度

基金设立

以来

海富通精选基金

1.0420

1.55%

1.70%

-5.51%

4.71%

22.57%

基金基准

 

1.01%

2.28%

-4.38%

-2.49%

-11.75%

超额收益

 

0.54%

-0.58%

-1.13%

7.20%

34.32%

海富通收益增长

0.938

0.75%

2.07%

-3.99%

-0.74%

-6.20%

基金基准

 

0.82%

1.85%

-2.45%

3.70%

-8.58%

超额收益

 

-0.07%

0.22%

-1.55%

-4.44%

2.38%

海富通股票基金

0.956

1.59%

1.38%

-8.52%

 

-4.40%

基金基准

 

1.11%

2.54%

-5.53%

 

3.33%

超额收益

 

0.48%

-1.16%

-2.99%

 

-7.73%

海富通货币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万份收益

0.5162

0.3097

1.5697

0.2621

0.3006

0.3585

七日年收益率

1.943%

2.005%

1.832%

1.851%

1.781%

1.729%

注:七日年化收益率按月结转份额

     

 

宏观纵览 Market Outlook


本周大盘继续反弹,上证指数一周涨幅为1.26%,成交金额较上周回升24%,但仍低于近三个月的平均水平,投资者心态较为谨慎。本周市场没有较为集中的热点,主要通过银行、房地产、旅游、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轮动的方式,逐步向上推动股指。一周累计,供水供气﹑房地产和酒店旅游行业涨幅居前,电气设备﹑金融和电力设备行业涨幅最小。新年将至,市场对一年一度的春季行情的良好预期仍然存在。

 

浏览近期各券商和基金公司2006年的投资策略报告,对明年市场趋势的判断和市场热点或投资主题的看法基本上大同小异。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仍然是困扰投资者选股的重要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家发改委表示,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行业和焦炭、汽车、铜冶炼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相当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行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从目前趋势看,部分行业的新建产能正在不断释放,产能过剩的后果还在进一步发展。明年,中央将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发改委方面的措施是,严格市场准入,控制新上项目;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兼并重组;完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这些行业何时起死回生,还得发改委的具体措施和执行力度如何。

 

在总体经济保持相对平稳,能源价格平稳回落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预期,原材料行业的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导致利润向中下游行业转移,尤其是在成本得到控制甚至趋降的情况下,若产品售价能保持相对稳定,则行业或公司将受益明显。例如,钢价和水泥的双重降价将使铁路制造业的原材料成本大幅降低;电煤价格和运输价格的双重下降,使得电力行业可能会在煤电联动后迎来新的市场转机。在产能过剩的现实情况下,转向中下游寻找那些曾经为成本高涨所累的行业或公司,以及在过剩行业内寻找可能的并购目标成为挖掘潜力品种的有效途径。

 

展望2006年,无论是全球经济景气,还是国内的政治气氛和宏观调控基调均有利于保持经济景气的高位延续。从政治上看,十一五规划启动、地方政府换届、十七大、奥运会,接二连三的重大活动必将有利于在政治气氛上和事实上保持经济景气;从经济推动力分析,城镇化、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方兴未艾,人民币升值与新一轮的货币扩张期来临,经济本身的波动和周期性趋于平稳和短期化,这些都表明06年宏观经济的硬着陆风险有限。不过,在上游诸多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盈利分化将会进一步加剧,上游产业盈利看淡,但我们相信中下游重点公司盈利仍有望保持二位数增长。我们看好的三类投资主题,即消费与服务,节能与环保,并购重组与资产重估;我们看好的行业包括,食品饮料、有线网络、软件、品牌中药、旅游、水务、环保、铁路、公路、电力设备、大客车、港口机械、银行、地产、炼油等等。

 

 

行业视点Sector Views


港口由快速增长回复到平稳增长

港口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近年来已经保持了快速的增长。05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截止0511月底,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8.2%,其中沿海港口增长18.8%,外贸物货物吞吐量增长18.8%。上海港同比增长17%、深圳港同比增长19%。港口运输生产在保持较高增长的同时,增长率有所放慢,加之国内煤炭、石油、矿石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平稳,港口重点物资运输紧张状况得到了缓解。

 

在人们已经习惯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港口吞吐量30%的速度增长的时候,港口在连续几年的超负荷运转情况下,在05年有所缓解。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港口吞吐能力在05年也有较大的释放,吞吐量持续增长与吞吐能力不足的矛盾有所缓解。

 

短期内港口吞吐能力将处于供求基本平衡的状态,港口的利用率将会有所回落。

 

首先,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港口吞吐能力供给明显增加。洋山港一期的开港对于上海外高桥码头的吞吐能力将形成有力的补充,珠三角地区的盐田三期、赤湾、妈湾部分泊位的投产,也将大大缓解该地区港口的作业效率。而即将建设与正在建设中的洋山二期、盐田三期扩建工程、深圳大铲湾、广州南沙港等项目,也将陆续投产。在货源增速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在未来的2-3年内,港口尤其是集装箱港口的利用率的趋势将是下降的。

 

其次,出口增速放缓。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进出口业务量保持了相当快的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而随着“蜜月期”的结束,中国的外贸进出口量会回复到一个正常水平。而关于反倾销、中国纺织品出口受限、以及各种技术性的贸易壁垒越来越深的影响到中国的出口量。中国的货物吞吐量中75%来自于外贸,沿海港口中比例更大,因此,出口对货源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第三,“价格战”将会在部分地区显现。在垄断受到冲击的情况下,首先爆发的必将是“价格战”,价格战的形式将会通过大的船公司“优惠”、减免部分地面服务费、空箱减免收费等方式进行。收费价格的回落,将会进一步影响港口企业的毛利率水平。

 

但是,从长期来看,港口的吞吐能力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偏紧的状态,港口企业的得天独厚的垄断地位也不可能改变。但是,短期内的港口企业回复到平稳增长的趋势已经形成。投资者也会逐渐开始用稳定增长的目光来看待港口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