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篇
? 产能过剩与盈利下滑风险
u A股估值水平开始获得认可,但对经济和盈利减速的担忧仍是影响明年市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 股权分置改革
u 股改对价水平趋于稳定;
u 非流通股减持压力将在06年下半年逐步加大;
u 新老划断或者是市场转折的契机
? 交易制度改革
u 进一步的交易制度改革仍有可能(包括T+0,衍生品, QDII ,做空机制等等)
? 上海房地产市场下跌风险仍难以评估
? 人民币升值
u 人民币在未来几年里可能每年升值3个百分点左右的预期
? 市场流动性
u 外围资金充裕,管理层将继续努力促使其有序地流入资本市场
? 周边股市价值中枢下移风险
u 周边股市处于历史高位,未来走向很不确定
? 结论:最主要的积极因素来自制度变革,基本面选股仍将非常艰难,维持中性评级
第二节 宏观经济高位调整
? 05年运行格局
u GDP高于市场预期,物价低于预期
u 工业利润高于预期,上市公司盈利低于预期
u 偏差产生的原因:前二年GDP数字偏保守;投资和上游产品价格保持高位;出口大放光芒
? 06年经济环境
u 全球经济景气仍有望延续
u 十一五规划启动、地方政府换届、十七大、奥运会,接二连三的重大活动必将有利于在政治气氛上和事实上保持经济景气
u 中央的调控基调中性偏积极(不在乎速度,在乎质量和结构,避免大起大落)
u 人民币升值与新一轮的货币扩张期来临
u 城镇化、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方兴未艾
u 经济本身的波动和周期性趋于平稳和短期化
? 06年经济展望
u 硬着陆风险有限,不过GDP和物价可能都会低于市场预期
u 上市公司盈利分化加剧,上游产业盈利看淡,但中下游重点公司盈利仍有望保持二位数增长
国内券商平均预测
? 国际经济形势表现亦比较坚挺,美国持续加息,欧洲经济表现平稳,日本经济出现难得的景气持续回
升态势
? 在升值与改革的环境下,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是保持经济平衡发展的必要条件,预计明后年M2
将保持比较高的水平
? 预计05年CPI低于2%,06年可能低于1.5%,新的涨价动能主要来自服务和公用事业提价
? 即使没有新开工项目,在建规模足以维持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预计20%左右的增长率是
可以实现的
? 如果剔除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产业,中下游行业的企业盈利有望实现二位数的增长
? 在2005年里,分析师在调低05年盈利预测的同时,调升06年的数值。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分析师对06年的乐观情绪似乎已经开始转变
? 中国还不是制造强国,不过俨然已是一个制造大国,04年“中国制造”的年顺差额已超过千亿美元,
05年这个数字可能接近翻番
? 除了纺织品和原材料加工,在机械设备,交运工具,甚至高科技产品方面的出口竞争力正迅速上升
? 人民币升值可能是一个问题,不过本币持续升值通常只是本国竞争力上升的结果。当然,它会加速出
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历史经验看,没有一个国家因为本币的小幅缓慢升值而陷入困境的
? 尽管高附加值出口产业正在爆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选股上则要避免进入低壁垒、高竞争的领域
? 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改革
u 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已趋于稳定,平均对价可达3.0—3.5股
u 明年年中或恢复IPO,新老划断或者将成为市场转折的契机
u 市场交易制度及市场基础建设将有望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u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将在全流通后的公司中逐步推广
u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正在修订
? 资源品价格改革
u 油气价格: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u 电力价格:完善煤电联动机制,逐步实施新的输配电价管理办法,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
u 水务价格:提高水价和污水处理费;加快实施阶梯式水价和超计划定额加价制度
u 土地价格: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规范的基准地价制度
? 金融改革
u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
u 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u 发展债券、票据等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
? 经济结构调整
u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部崛起的指导意见将出台;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快,支持建设石油、稀土、钾磷肥等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完成长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试点规划
u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包括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方面的建设,以图消化前期投资过度扩张造成的产能过剩并拉动农村消费
u 加快发展服务业
u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 如果以H股市场为参照,A股重点公司平均仅反映了不到2股的对价预期。不过,A股公司的盈利能力要略低于H股。
? 消费与服务
u 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未来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政府正在酝酿一系列的消费激励政策,包括减税,加薪,稳定粮价,增加农民收入等等
u 在景气周期见底之前,具备较强稳定成长特征的消费与服务类行业仍然是资金的主要避风港
? 节能与环保
u 节约能源资源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u CDM,循环经济试点
u 资源品和公用事业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