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3-30 21 世纪经济报道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颁布,攥住了实行 10 年之久的企业年金奔跑的缰绳。于是,在规范与发展之间,各地企业年金的运作出现了两种现状。
待命与潜行
“上海市没有执行中央的年金制度,上海的企业随时可以参加。” 3 月 29 日 ,记者就企业年金的话题,向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黄浦社保中心咨询时,一位金姓工作人员如是表示。
而与此同时,同样堪称国内企业年金发展最好的地方之一的深圳市,目前的企业年金依然处于暂停状态。
近日,记者致电深圳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运营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新参加的企业必须等国家政策明朗化后再进行操作。
他所说的政策明朗化,是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等相关文件规定,在确定四大主体(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之后方能操作。
按照 2005 年 3 月 1 日 实施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下称 24 号文件)的规定,受托人注册资本不少于 1 亿元人民币,且在任何时候都维持不少于 1 . 5 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
由于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仅是事业法人,没有资本金,按照规则深圳市年金管理中心没有受托企业年金的资格。上述深圳年金中心的人士表示,年金中心在目前的情况下暂时不参加企业年金市场,但以后可能会通过新的方式参加(比如引进大股东等)。
3 月 22 日 ,记者联系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时,养老处的沈先生也告诉记者,省里已经暂停企业建立年金计划,等规范(确定四大管理机构)后重新开始实施。
而去年沈阳 40 多家企业的 2000 多万年金资金全部转到太平人寿后,“原先属于当地 40 多家试点企业范围之内的可以参加,其他的企业暂时停止,等待结果”,太平养老股份公司的黄桃源向记者表示。
另外,作为行业年金代表的电力企业年金中心,目前也正在协调阶段。
事实上,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作为事业机构,按照上述规定也没有受托企业年金的资格。对此,上海社保局宣传处的张元表示,年金中心只是局里的一个内部机构,一般不对外。
按照上海社保局黄浦社保中心的说法,上海市实行的是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和中央的企业年金是有区别的。
2002 年,上海成立了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目前,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的受托规模达到 84 亿,上海市已经有 100 多万职工参加了补充养老保险,每 5 位职工当中就有一位参与其中。
2002 年 1 月,深圳市在社会保险管理局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深圳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
深圳年金中心网站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深圳市企业年金中心已建立企业账户 770 多个,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 15 亿元。加上蛇口的年金,深圳的规模已经超过 20 亿。
最新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全国各地方企业年金的存量已经有 147 亿除了上海和深圳的之外,其他主要集中在 5 个省市包括浙江、江苏、天津、福建和四川。
除了地方社保中心外,行业年金中心也有着不小的规模。据最新资料显示,行业年金中心的存量已经达到了 346 亿元,主要包括电力、交通、铁路和通讯等 11 个重点行业。
电力企业年金中心的网站资料显示,电力年金建立于 1992 年,目前加上归口管理,规模达到近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