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富通电子会第一百六十三期

时间:2006-01-09

 

海富通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表现

 

本周收盘

2006-1-6

变化率

(一周)

变化率

(一月)

变化率

(三月)

本年度

基金设立

以来

海富通精选基金

1.1167

3.45%

10.70%

3.34%

3.45%

31.36%

基金基准

 

2.87%

7.78%

3.35%

2.87%

-7.37%

超额收益

 

0.58%

2.92%

-0.01%

0.58%

38.73%

海富通收益增长

0.991

3.44%

7.95%

3.34%

3.44%

-0.90%

基金基准

 

1.94%

5.39%

2.39%

1.94%

-5.55%

超额收益

 

1.51%

2.56%

0.95%

1.51%

4.65%

海富通股票基金

1.025

3.02%

10.45%

-0.19%

3.02%

2.50%

基金基准

 

3.42%

9.23%

3.92%

3.42%

9.48%

超额收益

 

-0.41%

1.22%

-4.11%

-0.41%

-6.98%

海富通货币

 

 

1-3

1-4

1-5

1-6

万份收益

 

 

1.0913

1.0783

0.3391

1.2948

七日年收益率

 

 

1.003%

1.422%

1.463%

1.983%

注:七日年化收益率按月结转份额

     

 

宏观纵览 Market Outlook


 

本周沪综指开盘1163.88点,收盘1209.42点,较上周上涨了4.17%,成交453亿元,日成交量显著放大,资金继续进入金融服务、房地产和信息服务。复牌G股热潮激发市场热情,大市值股票的高权证对价方案,刺激投资者追逐这些价格便宜且具短线套利机会的股票,可能于近期公布股改方案的大市值股票,成为市场热点。至今,沪深市值最大100家公司中,28家完成股改,总市值4773亿,平均对价2.7,平均06PE12倍,127以来涨幅5.6%;另有17家董事会预案或者股东大会通过,总市值1800亿,平均对价2.75,平均06PE15倍,127以来涨幅8.5%。未股改公司和预案股改的公司快速上涨,透支了大部分对价预期。

 

融资融券渐行渐近。中国证监会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中规定,对单个客户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均不得超过券商净资本的1%;对所有客户融资、融券规模均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倍。该办法拟自2006111日起施行。同时征求意见的还有《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利用存量资金活跃市场是提高市场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措施,诸多迹象显示,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翘首企盼的融资融券业务正在逐渐走近,有消息表明,《证券交易融资融券业务管理规定》正在制定,并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出台。可以预期融资融券将成为今年刺激证券市场向好的一个重要措施。

 

尚福林表示,“新老划断”尚无时间表。日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尚富林在第十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发表了以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为主题的演讲。尚富林指出股权分置对资本市场具有基础性、内在性影响,解决股权分置必将为资本市场相关领域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尚主席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先解决股权分置,才能推出股指期货,这表明只有在股改完成之后,才有可能推出股指期货。目前股改尚未过半,从时间上推测,要推出股指期货,可能最快也要到年底了。对于市场担心的恢复市场融资功能问题,尚主席表示这取决于三个因素: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市场的预期、相应的配套措施。在这里尚主席并没有说只有在解决股权分置之后才恢复市场融资功能,而是说取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这表明恢复融资和再融资的时间要早于股指期货。这种说法也和此前交易所关于只有股权分置改革过半才会考虑融资和再融资的表述一致。按过半的条件来推算的话,融资和再融资有可能在一季度末就可推出。

 

央行确定明年货币政策目标。央行于15召开2006年工作会议,部署2006年主要工作任务。其中,2006年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分别增长16%14%,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即12.1%左右,假设05年增长13.8%)。其中M2略高于05年的目标15%,但显著低于05年的实际值18%;新增贷款规模与05年目标值相等,而由于基数增大,按此推算的贷款增长率则要低于上年值。应该说央行今年的目标设定还比较合理,尽管看上去相对谨慎,仍是一种偏紧的基调。不过联系05年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和新一届央行领导人的作风,加上企业融资券等新的融资渠道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个目标应该是中性的。

 

 

行业视点Sector Views


活期存款利率调整对银行股的影响

最近有一种说法:由于商业银行资金过剩,流动性过于充足,中国人民银行有可能下调或取消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

 

我们对这一说法的可信度难以做出清晰的判断,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敏感性分析:一旦活期存款利率下调或取消,对上市银行的影响有多大。

 

以招商银行为例,2005年中期该银行的存款总额为5858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占68%,那么活期存款就是3983亿元。目前法定活期存款利率为0.72%,以此推算,招商银行每年支付客户活期存款利息为28.68亿元。活期存款利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大约为招商银行节省利息支出4亿元左右。扣除33%的所得税,由此增加净利润大约2.7亿元。以招商银行目前103亿股的总股本计算,增加每股收益0.026元。如果目前0.72%的活期存款利率全部取消,大约可增加招商银行每股收益0.19元。

 

当然,以上分析是假定招商银行在下调或取消活期存款利率之后,客户存款不会迁移,也不会流出。事实上,这两个假定并不完全成立。一旦中国人民银行下调或取消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客户一定会立即将部分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这样,将增加银行定期存款利息支出。另外,客户也会将部分活期存款从银行系统取出,用于购买股票、债券、房地产投资等。经过迁移和流出之后,真正放在银行系统的活期存款将大大减少。因而,招商银行由此享有的盈利增加也比我们上述分析大打折扣。

 

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商业银行资金过剩,流动性过于充足,主要是指国有银行,包括上市银行在内的中小型银行资金远远谈不上过剩。一旦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或取消活期存款利率,上市银行首先遇到的是流动性风险,其次才是盈利能力的有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