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王芳 2006.09.26
陈洪简历
陈洪,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兼投资总监、海富通精选基金经理。
15年投资经历,
在采访陈洪之前,曾经和很多业内人士沟通过,他们对于陈洪的第一反应是“他是基金经理中的第一帅哥”。
在到达海富通基金公司之后,得知刚刚出炉的最长线投资业绩排名中,陈洪管理超过三年的海富通精选基金位列前三甲。
还有一个让同行羡慕的是,能连续坐稳在一个基金上超过三年的基金经理总共不超过五个人,陈洪就占据一席。
但有着15年投资经历的陈洪对于这样的成绩并不“感冒”,“如果能做一个很好的五年业绩纪录,就可能是中国基金业第一批达到目标的基金经理,到那时应该是很有成就感的。”
●现在还不是明星诞生的时候
有着阳光帅气的外表,有着稳健优良的业绩,陈洪是公认的市场明星,但他并不愿意戴上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尽管投资者和媒体都在期待明星,有的人也把自己当成了明星,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历史太短,根本不具备明星诞生的条件。”
在陈洪看来,一个明星酝酿和诞生是需要时间的,至少要有五年的业绩表现,要完整经历过牛市熊市的挑战和经济周期的考验,他很客观地分析说,“明星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是一个品牌,客户买他的产品,不用了解和知道他怎么做,完全就是买品牌。其实认同一个明星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只有很成熟的投资人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但中国市场经历的时间太短,并且处在这么动荡的市场和行业的环境中,还没有到达产生明星的时候。”
尽管市场越来越关注明星效应,但对于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来说,一个好团队的力量是无法忽视和取代的,“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模式和风格,我们的定位是做一个制造商,工业化的做一个标准产品,通过团队每一个人,通过一个严格的流程,制造出各种产品,放在货架上供客户来挑选。我们希望最好成绩的结果是,产品的收益和风险都能标准化,不会给客户太多的意外。”
陈洪还强调,“即使现在基金经理的名气变大了,大众对于你的认知也是左右摇摆的,业绩好了会热情地追捧你,出现下跌就认为有黑幕,所以,我们不能忽悠大众,真到伤他很深的时候,他就永远不再相信你了。所以,还是要先老老实实的把简单东西做好,用时间来证明你是值得投资的。”
一说到陈洪的投资风格,熟悉的人会想到两个词,四平八稳和中庸之道,但当他滔滔不绝阐述这些观点的时候,非常健谈,语速很快,结论也很明确,让人感觉两者的反差很大。
●投资需要守纪律也需要耐心
“重仓不重轻仓不轻”几乎成了海富通精选的招牌动作,其前10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基本不超过30%,甚至当年发掘的大牛股海油工程,也只持仓了4%到5%。在投资决策上,是以研究主导的“自下而上”的投资方式,任何一个投研人员都没有单独的决定权,需要走完流程再行动。
市场对这样的风格褒贬不一,褒义的说其稳健,中性的说其中庸,贬义的则说其死板。陈洪的态度是,长期坚持一种风格是很重要的,“既然你给人家的产品描述就是一个中低度风险,需要积累得到一个高收益,前后风格要一致,就需要这些严格的投资纪律和风险控制措施来保障。既然认同这样的操作思路是可以达到未来收益目标的,就应该一直坚持,而不应该因短期的市场波动就改变做法,这是你对客户的承诺,不能轻易改变。相反,如果将来做专户理财,客户要求就是高收益产品,我们也会高度集中仓位,选择另一种投资风格。”
在坚持了三年后,今年上半年的暴涨行情让陈洪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很多股票基金都顺势大幅度上涨,海富通精选表现不佳,业绩排名在倒退。陈洪坦言,这种压力要比跌破净值的压力还大,因为有业绩差距的残酷现实,“我很郁闷,很受刺激,那些股票我们早就发现了,灵活的基金经理可以不受限制的迅速配置和调仓,业绩表现很好,我们却因为程序和规定的限制,不能很快抓住机会,这是对我们的考验,还能不能坚持原来的长期的投资风格。”
陈洪还是抵制住压力,艰难地坚守原有风格,“大众就看业绩,认为涨得快就好,他不知道快的背后可能面临的问题,海富通模式可能带来的好处,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理性的说服是很苍白的。因为时间还不够长,人们还没有机会看到长期投资的真正好处。这些都需要时间来验证。我们必须有耐力来做这个事情,一年没有效果,就耐心等待五年。”
海富通公司是将投资风格的一致性看作职业诚信,“挂羊头一定要卖羊肉,对于投资者最好的交代,就是不以利益来欺弱。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扩大市场风险,不能急功近利。无非是现在的面子和未来的面子,我们希望以后的面子更大,如果现在太在乎面子,十年后就没有面子了。”陈洪笑答道。
●选人的风险比选股要大得多
在海富通,陈洪担任投资总监,管理一个24人组成的投研团队。陈洪对自己的管理能力不太满意,“因为以前上司过于严格,给我的印象很深,当时就想过,自己当领导绝对不能这样苛刻。所以就很宽松,但可能是心理暗示,现在有些矫枉过正,现在开始反思,还是要加强一些。”
当然,陈洪也有自己的想法,“职业本身的压力就很大了,我的压力需要合理地转嫁到每一个人身上,但不要因为管理者的情绪和性格来加大这个压力,团队主要是看客观效果,让每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长处,来弥补我的弱点,就能更好地凝聚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陈洪介绍,他挑选新人的时候,会考虑客观和主观两重因素,客观上当然是有经验和经历,做一些背景调查,但主观判断是最终的,“我是个平和的人,当然希望他也是一个同样性格的人,这样可以更好地融入我们的团队。”在陈洪看来,选人的风险比选股要大得多,选股有对错概率,错了就改了,但选人选错了会出现很多问题。
●基金经理是残酷而公平的职业
陈洪在一篇描述基金经理状态的随笔中写到,基金经理只是诸多行业之一,快乐与否不仅在于环境,更在于自己,幸运的是你不是基金经理,你不用承担压力和郁闷,遗憾的是你不是基金经理,不能体会基金经理的快乐和成就感。这份工作就像体育比赛,不管你级别多高,资格多老,名气多响,不管你是智商过人还是雄辩滔滔,都需要拉出来遛遛,以成败论英雄,残酷而公平。这是陈洪写下的真实职业感受,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基金经理面对的压力。每天的业绩排行,每次的销售规模,似乎都在决定着一个基金经理的身价和地位,这是一个很小的圈子,彼此的竞争是公开而透明的,生存法则非常简单,业绩排名落后就遭淘汰,短则半年,长也不过一年。
但在陈洪身上,并没有想象中的泰山压顶式的沉重,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陈洪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放松平和的超然状态,“是老同志了,有些麻木了,赚过钱也亏过钱,不会再因为单一股票赚200%就兴奋和激动了。”对于陈洪而言,最亢奋的事情是等待海富通精选第五年的到来,“保持五年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用时间来证明自己的风格和实力,这会让我非常期待和兴奋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追求,陈洪对于各种诱惑不太在意,他解释说,“现在年轻的基金经理希望搏一把,搏好了就迅速名利双收了,搏不好就换家公司,反正也不会损失什么,但这样的风险和收益是不对称的,从业时间长的人不会这样做,机会成本太大,道德风险的代价太大,可能一次疯狂,就将以前所有的努力和以后所有机遇都扼杀了。”
一个工作干的时间越长,一定会喜欢其中的一部分,对于陈洪来说,最喜欢的是看公司,“和各种企业家打交道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基金经理是一个人家付钱给你,让你去学习的职业,非常幸运。”现在,他正在和五粮液谈判,明确表示不同意五粮液投资汽车行业。“很简单,五粮液是30倍的预期,而汽车行业只有10多倍的增长预期,作为机构投资者,当然不同意这样的投资项目。正是因为基金的态度,公司已经在修改自己的计划。在今天,机构投资者的话语权变大了,可以在净化市场方面发挥作用,这也是基金公司为基金持有人和普通股民做的新贡献。如果基金经理能在上市公司治理、发展战略、投资者关系等方面做一点贡献,会比赚净值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