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富通电子会第一百八十八期

时间:2006-04-10

 

 

海富通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表现

 

本周收盘

2006-4-7

变化率

(一周)

变化率

(一月)

变化率

(三月)

本年度

基金设立

以来

海富通精选基金

1.2476

3.64%

11.04%

14.18%

18.11%

49.99%

基金基准

 

2.27%

4.21%

7.34%

10.41%

-0.58%

超额收益

 

1.37%

6.82%

6.84%

7.70%

50.57%

海富通收益增长

1.070

2.49%

7.00%

7.97%

11.69%

7.00%

基金基准

 

1.41%

2.52%

4.70%

6.74%

-1.11%

超额收益

 

1.08%

4.48%

3.27%

4.96%

8.11%

海富通股票基金

1.231

5.21%

17.02%

22.88%

26.58%

25.95%

基金基准

 

2.77%

5.23%

8.92%

12.65%

19.24%

超额收益

 

2.44%

11.78%

13.96%

13.93%

6.71%

海富通货币

4-2

4-3

4-4

4-5

4-6

4-7

万份收益

0.5898

1.7538

0.4382

0.4100

0.2296

0.5154

七日年收益率

1.948%

1.901%

2.001%

2.072%

1.970%

2.053%

注:七日年化收益率按月结转份额

     

 

 

宏观纵览 Market Outlook

 

本周沪深股市加速上涨,成交量显著放大。在H股指数再创今年新高的刺激下,伴随保险公司新一轮申购,本周上证综值突破1300,收盘1343点,周涨幅达到3.44%。本周天相行业指数仅煤炭指数下跌,其他天相行业指数都上涨。领涨板块依然为有色和食品行业,从行业贡献度来看,有色、机械和食品行业成为股指上涨的最大动力。短期市场由于缺乏基本面利好推动,可能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从H股市场来看,本周香港国企指数、恒生指数都以振荡上涨为主,并不断创出新高,这是刺激国内A股市场上涨的重要动力。不过国企指数在周三以后出现一定的回落,银行和能源板块缺乏上升动力,单靠中移动和有色金属股推动显然难以持久。与其联动的效应,也有望引发A股市场的短线回调。

 

市场流传“扩容八大方针”。目前市场上关于再融资和新老划断的传闻越来越盛。所谓的八大方针可能包括:上市公司再融资尽量在4月启动,新股发行略晚;海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市场将豁免提交发审委过会;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将降低发行门槛,并由深圳证券交易所自行安排其发行工作,但需要在证监会备案;取消拟上市公司辅导期,改为保荐机构核准制;创建多层次证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改善发行机制,允许多种类型发行方式;拟上市公司将不再用硬性财务指标进行约束,改为市场化管理;安排融资和再融资将按照有序、稳定、预期、合理的八字方针依法办理。另外,市场也一定相信,管理层可能会将融资融券业务与恢复IPO政策相结合,用来拓宽合规资金入市的渠道,对冲投资者对扩容分流的担忧。实际上,在投资者信心日益恢复,海内外市场普遍造好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对扩容的态度亦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机构投资者。

 

2005年报业绩增速预计较三季报有所回升。截止46722家已披露公司05年度平均净利润和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6%26.1%。据申万研究所估计,在20051-9月份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已同比下滑3.2%的背景下,05年全年业绩预计同比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可能略好于之前的预期。2005年四季度上市公司毛利率尚未止住持续下滑的态势,利润增速的回升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石化等公司补贴收入的增长。

 

06年一季报业绩分化明显,总体可能再次出现下滑。2006年一季度,申万300家重点公司的平均净利润预测同比下滑12.5%,但分别剔除钢铁股、石化股后仅同比下滑0.3%和4.4%;而如果同时剔除钢铁股和石化股,则其余重点公司一季报的平均净利润更是预计同比增长18.4%。可见,在钢铁、石化等部分周期性行业业绩大幅下滑的同时,其余行业仍保持相对较好的业绩成长性。申万预测06年一季报业绩同比增幅较大的行业主要包括有色、房地产、计算机设备与应用、化工、传媒、零售、电气设备、饮料制造、银行等。

 

 

 

行业视点Sector Views

 

医药行业:疫苗市场走出拐点,利润有望增加

疫苗市场走出拐点:2003年之前,由于国家预防体系投入很低,国内疫苗消费一直处于下降通道。SARS 事件之后,世界范围内又出现了禽流感事件,以及05年中期出现的安徽泗县疫苗事件,国家对预防体系更为重视,并且目前预防体系建设和“地方政绩”密切相关,所以,疫苗市场被逐渐激活。随着国家逐渐意识到“医疗体制”的问题,逐渐消除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将逐渐加大预防体系建设,从而促进保健消费的支出,同时,我们认为,有价苗快速增长更为明显。

 

有价苗市场利润有望扩大:有价苗市场流通放开,销售层级的缩短,将疫苗由原先类似于“计划经济”逐步引入“市场化竞争”,中间费用下降的同时,利润空间得以扩大。以《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颁布为标志,我国有价苗市场流通由各级疾控中心垄断的局面开始打破,《条例》允许生产企业跨级向基层疾控中心、接种单位或有资格经销商供应疫苗。同时,国家从2005 年起,通过对疫苗实行“批签发管理制度”来加强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并且,国家将出台疫苗冷冻运输的强制性政策,所以,有利于优势企业扩大市场份额。

 

血液制品的盈利进入“黄金时代”:国家自2001年一直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企业进入,并且自04年末以来,加大了对单采血浆站的管理。我们认为,行业壁垒提高之后,血液制品价格大幅上涨,从而优质的市场占有率扩大的血液制品企业盈利大为改善。06年二季度,单采血浆站收购政策可能于近期出台,这预示着新一轮行业整合的开始,龙头企业将步入良性循环;2006 年血液制品行业GMP 将大幅提高,这将进一步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外资进入疫苗产业实际冲击不大: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优势,由于这些产品的成本一直很高,国内企业的产业模仿能力很强,所以,从产品角度来说,压力不大。我们更为看重的是,国内生物企业出口面临比较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