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记者 2006.07.06 董鸿乐
作为中国首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的“百亿基金”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的CEO,作为有着15年海外金融工作经验的“老海归”,田仁灿先生对中国的基金业发展有着自己的理论。日前,在“中国基金新营销论坛”上,本报记者就相关话题与田仁灿先生进行了交流。
营销不是屈从客户
“中国基金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营销,我们只有销售。”这是田仁灿对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个人观点,“中国基金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进入到新的转折点,基金业由产品销售驱动,逐步转向有认同辨认以及市场需求的一个新模式,基金业的营销时代即将到来。”
在田仁灿看来,营销和销售有着很大的区别:销售是负责发现市场的需求,而营销是整合整个公司各方面的资源,使市场反馈的信息反馈给负责生产的部门尤其是产品的设计部门,然后根据这个产品特征,再加以包装、生产,使得这些产品特性能为投资者所理解、接受。海富通成立伊始就有专门的营销部,有大量的工作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市场的反馈信息来支持产品的设计。
田仁灿认为,在基金领域里,产品、投资机制和业绩这些因素都是很难准确界定的,在基金的营销时代,基金业不再是简单地屈从于对业绩的简单解读,应该从投资的重要性以及复杂性出发。基金工作不是一般消费者运用基本知识就能理解的,比如波动率、组合的集中度等等。基金管理人面对的挑战之一就是怎么样把比较专业的一些概念,专业的词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市场广泛地宣传,时刻地对投资者进行引导和教育。这种教育或者说交流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屈从投资者。未来基金业的真正赢家应该是那些不会简单的因为市场压力而“屈服”的公司。营销比销售更艰巨,基金公司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观点原则进行运转,哪怕这个公司在短期内是默默无闻的,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出现,不过从长远看,将来基金业将是谁掌握众多的客户群体谁就是赢家。
创新需要市场驱动
在基金领域,产品创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田仁灿认为,产品创新是企业在有活力的、竞争性的内在市场的驱动下完成的,而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在金融投资领域,我们的创新需要恰当的金融工具。基金创新是以把一些金融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是“扭曲”的金融收益,最大的创新来源于金融衍生产品。我国金融领域的制度建设、市场建设为基金公司提供了足够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创新的目的和用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满足客户或投资者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噱头作市场。产品创新要界定清楚,是为进一步营销,或是适合投资者需求,而不是更多地获取资产。现在我们虽然还没有太多创新的条件,但是我们还要坚持仅有的一点风格差异。海富通就是一如既往地坚持收益增长的基金定律,这是海富通对投资者的承诺。
投资不是赌博
现在太多的投资者希望于短期收益,中国的基金业正处在一个博弈短期收益的时代,这就像是一场赌博。而投资的目标是获得中期或者长期的稳定的收益,这和我们现在的投资观念是有很大区别的。现在我们更像是在一个点上投机,这对于投资没有任何意义。所有专家都清楚,搏于一点上的收益是随机的,和掷硬币没有任何区别,这不属于基金公司的工作范畴。市场是波动的,投资是要在一个时间段内获得稳定的收益,期限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股市在一段时间的趋势是可以预测的,基金的工作是在这种可预测的趋势上设一个基准,以这个基准作为超越的目标,基金要抓到比市场趋势更好的一个收益。田仁灿相信,中国的投资者会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明白这一点。
好基金=好团队
田仁灿说,在金融业发达的国家,上百年的基金公司的发展历史证明,投资者要买的并非只是一个看上去“很好”的产品,而是一家好公司;一个好的基金品牌的公司;一个出色优秀的团队和一个稳定的业绩。市场永远都是波动的,一个优秀的团队则能很好地把握这种波动中的收益和风险,帮助投资者真正理解到股市短期涨涨跌跌、指数有高有低的波动性背后,其实是在演绎一个中长期的趋势。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基金经理的任务就是让他的投资者在预期的时间段内尽可能得到最大的“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