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中财网
家庭状况
李先生,26岁,单身。2006年国内某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任职于北京一建筑设计研究院。目前月薪约6000元,加上年终奖金和其他诸如节日补贴等收入,李先生每年税后收入约9万元。
李先生每月的收支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李先生每月的收支情况 (单位:元)
收入 |
金额 |
支出 |
金额 |
工资收入 |
6000 |
房租 |
800 |
|
|
衣、食开支 |
800 |
|
|
交通、通讯支出 |
200 |
|
|
其他支出(主要和朋友吃喝娱乐) |
200~800 |
李先生虽然参加工作不久,个人积蓄不丰厚,但其父母均已退休,家庭经济较宽裕,在经济上会给他一定的支持。李先生的资产分配情况见表2。
表2 李先生的资产负债情况 (单位:万元)
资产 |
金额 |
负债 |
金额 |
活期存款 |
额度不固定,一般不超过1万元 |
无 |
0 |
股票型基金(初始投资2万元) |
3.4(市值) |
|
|
股票(初始投资约12万元) |
11.5(市值) |
|
|
理财目标
1. 预计4~6年后结婚,届时需要准备购房首付款和购车款约30万元;
2. 为自己补充商业保险。
3. 撤出股市资金,配置适合基金。
家庭财务状况分析
目前李先生刚毕业不久,处于人生阶段的单身期。理财计划应是在满足日常支出的前提下,为家庭未来的购房、购车,乃至更长远的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目标积累资金。
李先生目前每个月的日常开支为2000~2600元,分析开支的构成可以发现,他在和朋友吃喝娱乐方面比较随意,应力求节省。
从李先生的个人理财倾向自述中可以看出,将大部分资金从股市撤出这一决定比较符合他目前的情况。一方面,大部分散户由于缺乏经验,在股市亏损的几率比较高;另一方面,他这个年龄阶段,最重要的是干好本职工作,争取成为行业的精英,积极寻求升职或转换更高收入工作的机会,而仅仅为了十几万元投入过多精力,有些得不偿失。
李先生从事建筑行业,且需要经常出差,急需补充商业意外险。此外还需要补充相应的疾病、定期寿险等方面的商业保险。
理财建议
节流与储蓄计划
80后的年轻人,在开支方面大多比较随意,但为了尽快积累财富,建议李先生将每月日常开支控制在2000元左右,即其日常生活开支不超过月收入的33%。李先生申请了信用卡,平时消费可以借助信用卡来监控。
由于之前李先生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股票和基金投资,银行存款很少、且额度不固定,这样是不合理的。建议留足相当于3~6个月生活费用的活期储蓄作为紧急备用金,然后将每月工资的20%转为定期存款,进行强制储蓄,虽然现在定期存款利率低,但从长远来看,可以积累一笔不小的资金。
李先生目前没有家庭负担,暂时也没有其他大额开支计划,遇到紧急情况时家里还可以给他一定的经济支持,但几年后需要较多资金,建议李先生将每月工资的40%用于基金定投,既能积少成多,又可享受股市增长带来的收益。李先生目前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进行风险较大的投资,可选择一只指数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至少坚持定投5年。这笔钱以后可用于结婚或者创业的启动资金。
李先生有较多的年终奖和节日补贴,建议李先生可以用来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大件物品或者作为旅游开支,如有剩余,可以作为备用金或投资于基金。
基金、股票投资计划
李先生持有的基金和股票总市值约为15万元,需要重新分配股票与基金的比例。
虽然李先生目前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但为了分散投资风险,最好不要将全部资金都投入到股票型基金中。建议李先生组建一个积极进取型的基金投资组合:指数型基金30%,偏股型基金50%,债券型基金20%。
如果李先生还想投资股票,可以选择一两只成长性好的公司,在其股价处于较低的价位时买入作长期价值投资,而不必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炒股。
保险计划
由于工作需要,李先生经常要去各地出差,人身安全存在较大风险。李先生应购买足够的意外伤害保险。意外险最大的特点就是保费低、保障高,花少许的钱就可以保1年。
李先生每年的保险支出需控制在收入的10%以内。
教育规划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李先生虽然拥有硕士学历,但在这个阶段还需不断充电,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工作能力,积极寻求升职或转换更高收入工作的机会。比如李先生可以通过考驾照、读英语课程、考职业资格证、读在职MBA等方式,增加自身资本,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