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理财:投资遵循“100法则”

时间:2009-02-1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上升,股票债券市场的不断扩容及银行、保险业务的日益拓展,理财这个概念越来越走近人们,在投资大军中,一些中老年人参与热情不减,他们希望通过投资捞得一桶金,以备养老之需。业内人士提醒,中老年人理财之道应当优先考虑投资安全,以稳妥收益为主。    
 
投资市场出现“6070部队    
目前,邕城有不少家庭,孩子已经结婚或者准备结婚,老人在给儿女一部分买房钱后,还有些结余,他们都打算用这些闲钱来做投资。   
 发现在若干年前,证券交易市场一直是年轻人的天下,在家带孙子才是老年人的专利,可如今证券交易市场成了“6070部队根据地,而年轻人大多数在办公室或者家里看看行情。    
一家证券营业部的负责人说,如今新开户的股民人数中,5560岁的老年股民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孩子的学费就这样被我套在了基金上。一名林女士深深自责。    
据林女士回忆,2007年股市的火爆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基金市场也趁机火了一把。刚开始林女士不为所动,但在周围亲戚朋友一股基金热中,特别是那些在银行排除买基金的人群中,不少是中老年人,林女士想他们都敢买,于是把心一横,加入了买基金的队伍,于是将为儿子提前准备的几万块钱大学学费全部投在了基金中。谁知风云突变,今年基金净值大幅滑坡,不仅没有盈利甚至还亏钱。    
了解到,很多股民,尤其是老年人,对股票、基金一窍不通,但听说周围的邻居、朋友说收益颇丰,于是都一窝蜂地跟风买。   
 老年人理财盲目跟风,这与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产品不多有关。据一位理财师介绍,目前,大多数理财产品并未将退休人员作为主要关注对象,股市连续下跌,别说老年人,很多激进型的中青年投资者都不敢再玩了;凭证式国债很难买到,记账式国债波动又太大;股票型基金跟股票一样赔多赚少,而且还有基金投资申购、赎回、前端收费等复杂程序,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又一路下滑;信托产品门槛太高;黄金理财收益也不稳定;外汇理财就更复杂了,什么汇率区间型、利率挂钩型,需要一定的外汇知识,才能弄清摆在眼前的理财产品。因此,一些收益较高、有一定风险的理财产品,均与一般老年人无缘。另外,银行理财紧盯的是收入较高、资产存量也较高的中青年客户,或者是一些企业的经营者。而处于理财金字塔底层的老年人和普通收入者,普遍缺乏商业银行的关注。    
 
投资遵循“100法则才合适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青睐理财产品,因为大多数老年人除了退休金之外,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但以医疗保健费为主的开支不断增加,他们希望通过理财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老年人理财的需求如此旺盛,老年人理财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但是老年人该如何合理理财?   
建议,老年人投资要把握一些原则。首先,不能把保命钱投入到风险渠道中。理论界认为,风险投资与年龄有关联。风险投资应遵循投资100法则,即理财投资组合中风险资产比例=100-年龄100减去你的年龄,就是你适用于投资股票等风险资产的比例。30岁的人,可以将70%的资产用于风险投资;到了60岁,比例就应降低到40%左右。这样既不会错失机遇,也能输得起。如果积蓄不是太多,只够应付日常养老和医疗之用,这时必须选择储蓄、国债等稳妥的投资渠道。而如果自己的积蓄应付养老绰绰有余,并且对股市或基金等高风险投资有一定了解,这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参与。一般而言,银行储蓄安全灵活;购买国债,安全,收益高于储蓄,但灵活性稍差;基金风险较高,建议动用闲钱,并且进行定投;而股票风险非常高,老年人最好不要轻易入市。    
其次,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应谨慎投资。老年人在证券公司晕倒的现象并不少见,股市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经历下跌甚至暴跌是很正常的,因此老年人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经受不住亏损的打击,则很容易出问题。如果自己是保守型或稳健型投资者,还是采取稳妥的投资方式为好。    
此外,还建议,老年人应进行健康投资。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对不可预测疾病的发生,一定要做好先期投入,购买一份保险很有必要。这样既可以增加自己的风险抵抗力,也能减轻儿女的经济压力。可以选择购买一些特别针对老年人的险种,如意外伤害险和疾病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