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宋红雨,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研究开发部总监,曾任天同(现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总监助理。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思考两个问题:一,什么是指数;二,指数的功能是什么。这是两个非常教科书式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决定指数的发展方向。
指数作为一个统计指标,已经由作为市场标尺发展到了业绩基准、投资标的等管理财富、管理生活的工具。总体而言,近年来指数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指数反映的基础资产范围不断扩大,从股票发展到包括基金、债券、商品期货、货币、房地产信托、对冲基金等在内的众多资产类别。这两年随着衍生品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跟衍生工具相关的指数,比如反向指数、杠杆指数等。随着我们对投资方式、投资行为理解的加深,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新的资产类别被纳入到指数反映的标的资产中来,可以说,凡是能够量化的都能够“被”指数。
第二,指数反映的地域不断扩展。最早的指数集中在发达市场,随着发展中国家或者是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兴市场指数。这两年前沿市场逐渐受到关注的趋势非常明显。尽管它的基础总量较小,同时还有诸多的投资限制,但随着资本的全球化流动,投资限制慢慢放开,越南、斯里兰卡、中东、非洲的很多国家或者地区都受到大家的重视,相关的指数也已经出现。
第三,指数计算方式丰富多样,如价格加权、市值加权、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基本面加权、等权重等。历史悠久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数是价格加权法,在这种加权方式下,股票价格越高,在组合里的权重越大,这显然不符合资产配置的原理。
后来演变成市值加权,股票在指数中的权重与其市值相适应。但在新兴市场投资中遇到了新的问题,股票中一些股份由于被政府持有,是不流动的。比如中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股改之前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即便是股改之后,还是有限售股、战略投资限售股,这部分股票在一定期限之内也不能参与流通。
于是总市值加权又慢慢过渡到了现在的自由流通市值加权。然而,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市值受价格影响,股价越高的股票在指数中的权重越高,会导致组合重权那些高估的股票,相对价格比较低的股票,在这个组合里的权重也较低。由此出现了基本面指数,以净资产、现金流、净利润和分红等这样一些指标决定股票在指数中的权重,从而切断了股票权重和价格的关联。
第四,指数类别也正在发生重要变革。同构造组合一样,不同的指数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比如股票的规模特征、行业属性、风格特征等,于是就产生规模指数、行业指数和风格指数等。
这两年主题指数发展迅猛,有人认为它是行业指数,其实不然。主题是多行业的组合,通过发现一些共同的因素,比如在一个社会或者是一个经济体长期发展过程中某些长期的、稳定的驱动性因素。这些驱动性因素可能会对若干个不同的行业产生一些共同的影响,通过发掘这些驱动因素,将能够收益的股票纳入相应的主题指数。相对应行业指数而言,主题指数涵盖多个行业,是进行指数化投资的良好标的。
第五,除了主题指数,还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投资策略类指数。策略的变化无穷无尽,有些策略适合被开发成指数。随着衍生品的发展,策略类指数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2007年开始,130/30策略在海外的基金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0/30组合通过融券卖空,在保持投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使组合的风险敞口达到了130%。这样的策略,最早在主动型基金中应用,2009年开始出现130/30的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