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保基金筹资新渠道 完善企业年金政策

时间:2011-12-21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陈莹莹 丁冰

  在20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2011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发布式上,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亟需完善。针对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应多渠道补充基金来源。针对企业年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表示,将逐步扩大企业年金集合计划试点。

  与会专家认为,欧债危机对我国多层次养老金制度的建设启示很多,我国可考虑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强化养老金制度中的个人激励设计,加强养老金投资的战略资产配置。

  多渠道补充社保基金来源

  作为全国百姓养老钱的重要保障,截至去年末,全国社保基金过去10年来年均投资收益率达9.17%,跑赢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7.03个百分点。最近两年股市低迷,影响了社保基金投资收益,预计连续11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将超过8%

  社会养老资金不足已成为当前提高社会保险水平的主要矛盾。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该项基金将主要用于满足人口老龄化高峰时的社会养老所需、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保基金的保障储备作用,戴相龙建议,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储备率,多渠道补充社保基金来源。一旦遇到国内外经济调整周期,就需要动用这部分储备资金进行平衡,从而保持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稳定性。

  截至去年底,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达8566.9亿元。根据社保基金理事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5年,其管理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左右。

  对于社保基金的补充来源,戴相龙表示,目前《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实施办法》只是部门规章,效力有限,需要将转持制度提交至国务院层面,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

  他建议,中央财政收入超预算部分应以较大比例划到社保基金,同时积极探索新的筹资渠道,将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用于补充社保基金。未来重大资源收益也可考虑用于补充社保基金。

  完善企业年金投资相关政策

  陈良表示,当前我国企业年金规模稳步增长,预计今年增量在400500亿元左右。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企业年金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相关监管部门计划明年开始,从投资组合方面继续完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相关的产品办法。目前3000多亿企业年金有2000多个组合,不仅基金经理不够用,而且投资也难以形成规模,因此我们会加强政策的研究,进一步提供投资管理手段。

  他表示,从管理质量和投资效益看,由于今年资本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面临较大压力。因此,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继续用各方力量帮助股市不要趴下;另一方面,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增强责任感,使企业年金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此外,陈良表示,集合计划试点目前正稳步推进。截至目前,监管部门已批准4个受托人设立了20个集合计划,明年可能在评估试点效果后继续扩大试点规模。

  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是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难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它不受地域限制,面向全国,需要以受托人为主体来设立,由企业和职工在确定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参加哪一个集合计划,然后由投资管理人把资金集中起来,实现规模运营,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分析人士介绍,目前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认证的受托人共12家,在以受托人为主导的模式下,信托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均有望成为集合年金计划的供给主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在具体创建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时,应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垂直整合市场角色资格,建立专业化的受托人机构,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金管理公司成为当前的改革重点和方向。捆绑式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的建立,可以降低我国企业年金的运营成本、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提高各个环节的服务效率和准确性,有效克服提供商各自为政、片面宣传和误导委托人和受益人的现象,以"一站购齐式"全天候服务商的方式和专业化的产品设计,推动集合企业年金的发展,提高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热情,成为拉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旗舰和综合服务管理的核心平台。

  欧债危机经验教训具启示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表示,为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在实物、资本市场等重大投资领域,都要给予养老金第一优先权,因为这不仅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还牵涉到国家长治久安。

  戴相龙建议,必须尽快建立与我国经济实力相适应、有一定保障水平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关部门应抓紧研究,对未来20年养老金收支缺口进行测算,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时的养老金收支缺口进行控制。我国的养老金制度需要长期执行,调整周期是10年、20年,必须对收支缺口有长期测算。

  与会专家还表示,此次欧债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多层次养老金制度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郑秉文认为,第一,欧债危机提示我国提高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年龄是一个重要参数,它的高低对养老金制度有很大影响。第二,提示我国强化个人激励设计。在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中,个人账户的定位始终没有明确,空账运行的账户和做实试点的账户长期并存。第三,提示我国高度重视企业年金制度。第四,提示我国加强缴费与权益的内在联系。目前我国存在通过提前退休、断保和逃费等把缴费年限缩至最低限等现象,这严重侵蚀养老金制度的长期收入与长期支付潜力。第五,提示我国养老水平不得超越经济发展。第六,提示我国从立法上切断缴费型养老制度裹挟财政的可能。我国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从1997年开始接受财政转移支付,至今已累计转移支付10254亿元,而从美国的经验看,公共养老金制度自建立以来就从未接受过财政补贴,且养老金余额高达2.5万亿美元。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规划研究部副主任熊军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养老基金都在讨论管理模式。例如,如果要投资,就要求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投资决策权,同时应更加重视战略资产配置。需要加强对代理机构的监管,因为代理机构在运作过程中确实存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全球都提倡养老基金发布非常详细的投资政策声明,声明应包括养老基金的主要政策文件、目标、风险容忍度、责任、再平衡规则、组合标准方法及投资组合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