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举办“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二部姜威主任、调查统计研究部王长元副主任、金融服务一部俞伟强副主任介绍了2023年一季度上海金融运行情况,并围绕优化提升金融服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工作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十余家中央驻沪媒体、上海本地媒体和财经媒体参会。
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总行党委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总行工作要求,精准有力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营经济等领域支持;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管理,推动支付服务减费让利,加强现金供应保障,建立健全征信体系,在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助力实体经济企稳向好。 信贷增长稳中有进,投向结构持续优化 有力支持拼经济、稳增长大局 信贷增速稳步提高,融资成本低位运行。2023年3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0.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0.15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稳步提高。从增量看,人民币贷款月增量连续3个月同比多增,一季度增加3975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速稳步提高,反映了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企业经营活动趋于活跃。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显示,一季度,上海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0.2%,比上季上升7.9个百分点,为2021年二季度以来最高。3月份,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8%,比上年同期下降32个基点。其中,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7%,比上年同期下降35个基点,比上月下降1个基点。在信贷需求回暖的推动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边际小幅回升,总体仍运行在低位区间。 企业信贷延续较快增长。3月末,全市人民币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3%,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从增量看,一季度,人民币企业贷款增加3970亿元,同比多增750亿元,分项中,除票据融资外,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融资租赁均同比多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扩产意愿逐步增强。从重点领域看,制造业和科技企业贷款较快增长。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7723亿元,同比增长41.7%,增速比上月末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0.4%和41.1%。从企业类型看,民企和外企的贷款增速、增量均好于去年同期水平。3月末,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7%和14.9%,同比分别提高4.5个和0.7个百分点;比年初分别增加2312亿元和754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067亿元和287亿元。此外,房地产业融资需求逐步改善。一季度,房地产业贷款增加428亿元,同比多增175亿元。 居民信贷呈现边际改善。3月末,全市人民币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为近8个月来首次提高。从增量看,1-2月,人民币住户贷款减少142亿元,但3月增加123亿元,同比多增173亿元。其中,3月人民币短期消费贷款增加43亿元,同比多增61亿元。 各项存款继续增长。3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19.57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8.47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个和0.3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4341亿元,同比多增178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42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182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7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776亿元。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719亿元,同比少增22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前2个月,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952亿元。企业融资需求快速恢复,前2个月社融项下企事业单位人民币新增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6%。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活跃,前2个月企业股票融资新增41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其中定向增发融资金额376亿元,占比超九成。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质效进一步提升。一季度,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44.7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200余户;按新增普惠小微贷款规模的2%发放激励资金2.6亿元,带动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30.2亿元;运用于去年四季度的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顺利完成,合计减息1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近22万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力支持普惠贷款较快增长。3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605亿元,同比增长29.4%。 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政银企对接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运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022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通过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5.2亿元,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近300亿元。截至2022年末,上海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为10%,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5个百分点。11月,人民银行总行出台阶段性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政策,对去年四季度普惠小微贷款减息1%,上海地区合计减息1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近22万户。2022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还开展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专项行动,上海市政府配套出台了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相应举措,并开展了一系列政银企对接活动,引导商业银行配置更多信贷资源支持民企发展。 引导金融机构改进民营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多次调研走访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了解央行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情况,推动解决难点堵点问题。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还与上海市工商联建立合作机制,计划每年4月组织开展“上海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服务月”活动,近日举办了首场民营企业银企对接暨集中授信签约活动,并发布“上海银行业持续优化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倡议书”。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适配民营企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其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加强现金供应保障,提高现金服务水平 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提升商业银行现金服务。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坚持现金服务全链条管理理念,指导商业银行做好营业网点现金柜台、自助机具现金服务工作,完善养老金发放高峰期和极端突发情况下的现金服务应急预案,有效满足公众现金存取需求。要求商业银行持续做好小面额人民币、残损人民币兑换等工作,畅通绿色通道,做好信息公示,向公众提供灵活的预约兑换服务。保持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开展《不宜流通人民币纸币》标准宣传工作,指导商业银行合理配置现金清分机具,按照标准设置现金清分机具阈值,扎实推进回笼现金全额清分工作,加大残损人民币回收力度。针对一次性存兑大量硬币、纪念币等情况,鼓励商业银行灵活采取柜面人工清点、硬币自助机具兑换、封包后台清点入账等分类处置模式,提高现金业务办理效率。 强化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工作。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指导商业银行以营业网点为基础阵地,采用银行网点区域覆盖和基本存款账户开户单位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配合做好拒收人民币现金线索排查工作,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自觉作出抵制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承诺,并动态掌握各类市场主体现金收付和现金存取需求,推动商业银行现金服务有效触达基层社区,营造良好的现金流通环境,切实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2023年一季度,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指导全市商业银行开展营业网点定点宣传4921次;通过“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居”等方式组织现场集中宣传130次;向开户单位通过短信提示或寄送宣传材料、倡议书292次。 推动现金服务适老化发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针对上海市老龄化程度较高、适老化现金服务需求突出等情况,指导商业银行围绕无障碍硬件配备、助老便民服务等方面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保障老年群体使用现金的权利。一是推动现金自助机具适老化改造。商业银行通过推出大字版、关爱版界面,安排工作人员辅助老年人自助办理业务,破除老年人使用自助机具的障碍。同时,加大对可受理存折自助机具的投入,近5年全市配备现金版智能柜员机数量从369台增至2555台,增幅达592.4%,其中84.6%支持老年人使用存折办理现金业务。二是持续优化适老化现金服务。银行网点设置敬老服务窗口,为老年客户提供绿色通道,柜员主动采取放慢语速、使用方言等人性化的助老服务,针对部分老年客户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灵活提供上门服务、远程代办等延伸服务。 坚持基础征信服务定位 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信贷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截至2023年3月末,上海地区共有280家机构对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持续报送个人、企业信贷记录,逐步实现对上海地区信贷机构的全覆盖。大力推广多样化的查询渠道,动态优化个人自助查询机布局,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域;逐步推广企业自助查询机,进一步丰富查询渠道。指导1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通网银或手机App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通过微信公众号“上海征信查询指南”宣传信用报告线上查询渠道,在上海疫情严峻时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快捷方便的线上查询服务。 优化地方融资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推动设立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以“中小微企业数据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归集政府相关部门公共信用数据,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辖内金融机构的沟通,指导平台运维机构完善平台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产品。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工作,在上海全部9个涉农区全面落地。 指导金融机构依托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22年,上海市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助力企业融资,其中促成中小微企业融资笔数和金额分别占企业融资总量的96.29%和88.08%。深化长三角征信链推广和应用,上海地区共有6家企业征信机构接入长三角征信链平台,累计上链企业1167万户,推动涉企信用信息跨地区互联互通;指导辖内3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开展查询应用,通过获取跨区域涉企信息,在企业信贷审查、风险预警和关联审查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 推动支付服务减费让利、惠企利民 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夯实政策宣传推广。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督促辖内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制度和系统,为落实支付服务减费让利工作打好基础。指导辖内所有银行对公网点和支付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加强对涉及支付服务减费让利政策的五大类12项支付收费项目的信息披露。同时,“进园区、进企业、进商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宣传活动,打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减费让利工作与上海市政府助企纾困相关政策有机结合,引导辖内银行和支付机构通过明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强化银政数据比对、深化同业交流等方式,提升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动态识别能力,对因缺乏部分信息未能划型的客户,按照“应降尽降”原则覆盖,实现政策“应享尽享”。 提升减费让利实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引导银行、支付机构在政策规定的降费幅度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开展自主降费,鼓励扩大降费范围,加大让利幅度。同时,通过暗访、现场巡查、电话和问卷回访等方式开展多轮次督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纠偏促改,确保减费让利政策取得实效。支付服务减费让利政策实施以来,上海市地方性银行和支付机构已完成识别全国范围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4000万户、有经营行为的个人近300万户,实现降费112.5亿元,累计惠及全国范围的市场主体超3700万户。 深化与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合作 严厉打击洗钱违法犯罪 强化协同配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共同牵头,联合市监委、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国安局等11家单位制订《上海市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建立上海市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举措,强化组织领导,并立足上海实际,将打击洗钱犯罪延伸到海上打击走私领域,构建多部门参与、职责清晰、配合有力、运转高效的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协作机制。 提升实战效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与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在洗钱犯罪线索移送、情报会商、案件协办、理论研讨研究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持续推动“一案双查”,深挖洗钱犯罪活动线索。不断强化洗钱类型分析,研判洗钱活动规律和特点,以报告质量评价督导义务机构提升可疑报告情报价值,加强可疑线索移送前的综合研判和分析,提高移送线索质量,协助调查多起重大洗钱、非法经营、虚开骗税案件。 深化源头治理。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综合运用监管评估、监管提示、约见谈话、监管走访、执法检查等措施,加强对义务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督促指导义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客户尽职调查,加强义务机构对重点领域的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提高义务机构洗钱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进一步压实义务机构洗钱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义务机构反洗钱“第一道防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