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市场上涨的逻辑和原因

时间:2024-05-21

近期,中国资产表现不俗,A股、港股行情气氛悄然生变,各类权益指数普遍上涨,特别是港股市场,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近11个交易日(从4月22日起至5月7日)上涨了24.27%,恒生指数也有14.4%的表现,代表中概股的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14.72%。A股这边中证全指上涨5.01%,创业板指数上涨8.10%。那么上涨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呢?通过观察各大金融机构的分析,我们总结发现有如下几点原因:

 

外资再次青睐中国资产

摩根士丹利、瑞银、高盛、汇丰等国外知名投资机构纷纷表达看好中国资产的看法,并上调中国股市的评级。同时,外资也呈现出流入中国资产的态势。北向资金持续流入,4月26日北向资金流入224亿元刷新历史纪录(数据来源于同花顺北向资金数据)。

高盛的分析师表示:近期走访了美国、新加坡、东京等多地,与投资者交流后发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情绪、风险、偏好和兴趣正在改善。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在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表现已经好于预期;二是“国家队”的托举;三是回到企业基本面,中国企业陆续披露的2023年四季报的业绩整体好于预期。从估值角度来看,A股和港股均处于低位;四是当前全球共同基金对中国股票敞口占总资产管理规模配置并不算高。

高盛报告显示,对冲基金4月份对中国股票持仓有所增加,总持仓规模增加至5.1%(在过去5年中排第7),而净持仓规模增加至7.5%(在过去5年中排第10)。但对冲基金对中国股票的持仓水平仍接近五年来的低点,这表明,对冲基金对中国股票的持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今年4月份,对冲基金净买入中国股票,过去五个月中有四个月出现净买入;中国境内外股票(离岸和在岸)总体被净买入,买入量是卖出量的5倍。

摩根士丹利认为,全球资金正在重返中国股市,对中国市场的看跌情绪有所缓和,全球长期投资者撤出A股和港股的行动已经暂停。

近期汇丰的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全球新兴市场基金对中国股票的看法已从之前的低配调整为中性,而亚洲基金的持仓则达到了七个月来的高点。

 

国内经济数据向好

外资的显著回流与中国经济数据的向好不无关系。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5.3%的经济增速超出国际社会预期,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发布报告,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全年预期,其中摩根士丹利从4.2%上调至4.8%,高盛从4.8%上调至5%,瑞银从4.6%上调至4.9%。高盛研究部宏观经济团队表示,上调全年预期主要是基于1月份至2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总体好于预期,以及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高于市场普遍预期。

 

资金面的改善

也有机构认为港股的上涨和基本面关系不大,中信建投认为行情主要源于资金环境改善。自去年8月外资集中撤出后,亚太地区资本主要流向日本,这也导致去年10月开始美债利率快速下行的窗口,港股几乎没有上涨,而日经指领涨全球(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最大的两个市场,两者互为跷跷板)。彼时交流最多的逻辑是押注日本货币政策正常化后的日股和日元的双重升值。然而,这个逻辑在今年日本央行开启加息后被证伪,日元进一步快速贬值,贬值幅度在主要非美货币中最严重。因此一部分资本近期重新回流香港,这也是3月19日日本加息以来日经指涨幅领跌发达市场,而港股则领涨的最核心原因,基本上是去年的反向演绎。

 

人民币坚挺,中国资产性价比更高

招商证券表示,中国基本面反弹,港元和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加速贬值时表现坚挺,以及市场对于中美关系担忧的缓和。考虑到美、日、印等主要市场的估值都处于高位而中国资产当下是估值洼地,预计更多外资将回流中国,带动A股重回上行趋势。同时随着新“国九条”落地,一季报上市公司业绩改善,A股绩优龙头公司给投资者带来的真实回报预计也将提升。

美银美林认为,中国资产上涨背后有以下原因,首先是,此前最火的“做多AI、做多日本”交易的关闭。4月中旬英伟达股价回调后,MSCI中国指数开始走高,并在近期日元贬值的背景下继续反弹。以美元计算,过去三个月,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的表现比韩国和日本指数高出16-17个百分点,比印度指数高出11个百分点,优于其他全球主要市场的表现。

 

房地产的改善

中国房地产迎来久违的唱多声音。被网友称为房地产吹哨人的UBS地产首席林镇鸿(2021年1月下调恒大评级至卖出)最近转向看多中国房地产商。理由是:政府政策发力、中国杠杆低于美日当年情景、供给减少供需可能在明年反转。他预测,2025年地产供需将会到历史平均水平,在21个主要城市土储较重的地产公司股票将上涨。

在以往的逻辑当中,外资最看重的就是房地产。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房地产能够反弹,中国经济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如今,有人开始唱多,再叠加市场估值水平又低,外资自然就回补了。

住房限购政策正逐步退出市场,4月28日,据微信公众号“成都住建”消息,四川省成都市出台通知,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政策,通知自2024年4月29日起正式施行。这也意味着,成都成为武汉、合肥、南京、长沙等热点省会城市后,又一座全面放开住房限购的城市。地方层面涉房政策密集出台,如深圳、南京相继宣布实施商品房“以旧换新”政策,旨在刺激当地楼市活跃度。开源证券认为,目前稳地产信号明确,预计未来房地产政策将延续宽松基调,购房需求仍有释放空间。超大特大城市正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更多逆周期调节举措有望加快落地。

 

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一是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二是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三是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四是优化基金互认安排,五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政策层面对香港资本市场给予强大助力,进一步强化了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市场定位,有机会为港股带来突破。 

“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未来沪深港通ETF标的数量和规模有望继续增加,更多的资金流入港股市场,优化港股市场流动性。 

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调动资金入市。

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境内投资者从而得以用人民币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消除汇率波动,使得境内投资者能更便捷有效地参与港股市场。港股人民币柜台设立的初衷之一,是进一步丰富境外人民币的投资标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为未来港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强化跨境业务的黏性。其次,措施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两地市场投资产品,便利投资者配置内地与香港市场资产,满足投资者对于境外的配置需求。 

证监会专门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预计将为内地企业灵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规范发展提供便利。同时,香港资本市场有望获得更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资源,增加香港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上市公司积极回购股份

除了宏观政策资金等原因外,近期A股多家行业龙头公司放出利好消息,将动用真金白银回购股份,显示对公司当下价值的肯定。

 

美联储首次降息或将提前

另外,近期美国公布数据,4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7.5万人,大幅低于预期的24万人,也大幅不及3月的增长30.3万人;美国4月的失业率为3.9%,高于预期的3.8%。受此影响,市场认为美联储首次降息时间预期从今年11月提前至9月,且相信美联储年内将降息2次,多于数据公布前所预期的1次。

 


资料内容来源:中国基金报、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及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海富通基金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在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