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评价指标系列——信息比率

时间:2024-01-15

什么是信息比率?简单地说,信息比率就是超额收益与跟踪误差之比,该比值代表了每一单位超额风险所能创造的平均超额回报,常被视作基金主动管理能力的一个替代指标。

 计算公式:信息比率(Information Ratio)=周期内投资组合的收益率(Portfolio return)- 基准标的的收益率(Benchmark return)/ 投资组合与基准标的收益之差的标准差(Tracking error也称主动管理风险)。

如果业绩基准代表了市场平均收益和平均风险(也可以认为是期望收益和期望风险),那么公式的分子、分母可以分别认为是基金相对于基准的超额收益和超额风险。

假设基金经理成功地完全复制业绩基准代表的投资组合,那么分子、分母同时为0,投资者在承担与基准相同的风险时获得与之相同的收益,信息比率也即为0。

举例:假设有一个投资组合A,其年度回报率为15%,而基准指数的年度回报率为10%。投资组合每日的收益率对业绩基准收益率的标准差为10%。根据信息比率的计算公式,投资组合A的信息比率为:(15%-10%)/10%=0.5。这个例子中,每承受1个单位的超额风险,可以获得0.5个单位的超额回报。

如果基金经理希望获得超越基准的收益,那么他需要承担基准以外的风险。信息比率作用就在于此,如果信息比率小于0,则说明基金经理跑输业绩基准,如果信息比率为正且比较高,则说明基金经理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超额风险换取较大的超额收益。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我主动承担的偏离基准的风险换回了多少高于基准的收益。

信息比率与夏普比率的对比:二者均为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评价指标,夏普比率采用的是相对于无风险收益的超额收益,例如相对于美国国债。信息比率采用的是相对于某个基准标的的超额收益,例如相对于标普500指数,二者均为评价投资组合的有效指标,但信息比率对比的是基准标的,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更有比较意义,因为基准标的的收益往往高于无风险利率。

信息比率有一定的局限性,各类评价指标对于不同的投资者、不同的投资场景有着不同的意义。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具体分析。实际使用中,找到一个共有的基准标的不太容易,因为不同的投资组合有着不同的成分、资产配比等。因此在做比较的时候需要注意到这些不同所带来的影响。 

信息比率在组合投资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因为它不仅能够反映投资者在对基准指数进行主动偏离后的额外投资能力,也是与一些以无风险利率为基准的绝对收益策略联系起来的有效方法。

当然,单纯依赖于信息比率的组合评价是显然不够的,而且往往会因此陷入一些误区。比如,虽然信息比率综合考虑了收益与风险之间的权衡关系,但毕竟是对两个变量进行了降维处理,有时不足以全面反映组合的收益风险特征。就像是对跟踪误差为1%和15%的两个组合来说,如果他们的信息比率都是2,那么对投资者而言,他们的吸引力可能都比不上一个超额回报为10%和额外风险为5%的组合,因为前者的预期回报太低,后者则承担了太大的风险。

所以不妨在组合评价中采用先分档再计算信息比率的方法,这样获得的结论可能会相对公正一些。比如我们可以将组合按照跟踪误差划分0%-4%为一档,4%-8%为一档,大于8%为一档,再依次计算各档位中不同组合的信息比率,并分别按照信息比率排序,这样就可以获得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不同档位中主动管理能力最强的组合名单。该方法下获得的结论显然更为清晰、有效。

考虑到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分散化投资进行消除,多数情况下组合管理者只能在被动承担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寻找额外的收益来源。不同于夏普比率对投资总收益和总风险的关注,信息比率只聚焦于额外收益的获得效率。所以对投资者而言,确定业绩基准,并在该基准下执行最有效率,即信息比率最高的投资策略才是最理性的选择。

 


资料引用来源:摩根士丹利《浅谈信息比率在投资中的重要性》,MBA智库百科《信息比率》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及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海富通基金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在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