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钱”离我们有多近

时间:2025-06-15

洗钱在很多人心里只停留在影视作品或是普法宣传的概念,多数人印象中应该是那些干“大买卖”的人才有可能洗钱。

 

事实上,“反洗钱”与我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从小处看,它关系到个人身份证的盗用、冒名开户、转账提现;在商业合同的签订、商铺和住房的购买等行为中,洗钱犯罪与“反洗钱”的博弈、较量时刻都在进行着。从大处看,洗钱犯罪不但助长和滋生腐败,造成社会的不公平;同时还与恐怖活动相关,对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他们离你并不遥远,可能就发生在你身边。

 

案例一:借身份证给亲朋好友

王某为一名生活平静而又平凡的退休职工,某日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王某在某小区的空房内放置有几百万现金巨款故而找到王某调查,但王某表示自己从未买过该房产。经调查发现王某曾经把自己的身份证借给了一位亲戚,而这位亲戚正是某位官员的妻子,为了隐瞒其丈夫受贿所得,就用老王的身份证购买了房产进行洗钱。

 

案例二:借用个人账户给他人

小李为高校大学生,家庭虽然困难但小李自强不息地在课余时间兼职以获取基本生活费。某日小李发现兼职群里发布寻找和招募“兼职”的信息,小李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个人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账户,对方将资金转入小李账户后要求小李转款到制定账户,通过该“兼职”小李获得了200元左右的酬劳。一段时间后警方找到小李,告知其涉嫌洗钱行为,要求配合调查。 原来所谓的“兼职”提供的“收款码”是提供给诈骗团伙进行诈骗收款的,将骗到的资金引入这些“兼职者”的个人账户,再转入指定账户,并安排取款人员到自动柜员机上提现从而完成了洗钱的过程。

 

案例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洗钱

2005年达尔曼公司被宣告停牌,之后牵出了震惊世人的洗钱案件。其董事长许宗林一方面建立了大量的影子公司进行交易,以掩盖虚假财务报表中出现的幽灵数字,这些举动的最终目的是为抬高股价打掩护,让其控制的多个证券账户在炒作中获利,从中圈走并向境外转移了8亿人民币。这一案件中,影子公司设立、证券开户和黑钱转移,都使用了身边员工甚至陌生人的身份信息。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发现,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非常重要,做好这一点就能有效避免被心怀不轨的非法分子利用,远离洗钱陷阱。

 

免责声明:

本栏目仅作为投资者教育用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机构或个人根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定或投资行为,风险自担。我们对本栏目提供的内容力求准确、完整和及时,但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任何保证,对因其引发的损失不承担法律责任。